新互聯網商業模式瞄準非傳統意義網民 -網上宣傳 |
|
中國互聯網誕生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國互聯網協會(CNNIC)的統計報告顯示已經有超過10%的中國人成為“網民”。但當所有上市互聯網公司都在思考,怎么從1.3億網民口袋里再多掏出1毛錢的時候,有人卻在考慮怎樣利用互聯網從那些“非網民”身上發現商業機會。在他們看來,互聯網產業真正的價值在于影響和改變那些不上網的人,而并不在于為所謂的“網絡動物”提供增值服務。中國互聯網的轉折,或許也將從這樣的思路開始。 把目標瞄準“農民工” 作為中國最大的牛肉干供應商之一綠盛集團的老板,“用工荒”一直是林東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 “我的工廠里一直保持著1200個農民工的規模。”林東說,“招來100個跑掉80個。找中介公司,沒問題,要多少人都有,不過得再按人頭給錢,一個人最少50元。”所以當林東得知有專門瞄準農民工的“新農門”網站時,林東的第一反應就是“我要投資這個網站”。 “這個網站做起來幫了我大忙了。”林東說,“不管我什么時候要人,只要是會員單位我都可以到新農門上成百萬的農民工數據庫里面隨便挑。” 盡管處處打著“農民工”的招牌,但新農門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這家網站去吸引來自農民工的訪問———對于新農門來說,網站最主要的有價值流量應該是來源于用工企業,也就是新農門的客戶。 “新農門”的模式與一般網站不同。一方面,新農門和全國的職業培訓學校簽署合作協議,定期把學校畢業生的資料檔案錄入數據庫;另一方面,新農門和全國各地的陽光工程辦公室取得聯絡,通過他們把當地登記在冊的農民工資料收入數據庫;再一方面,新農門還通過短信平臺和全國上萬個自然村的村長建立直線聯系,一旦有用工需要,這一萬多個村長都能在第一時間成為和新農門合作的經紀人。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后,新農門的數據庫里如今已經收錄了上千萬的農民工詳細檔案。 “新農門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用最快的效率去幫助企業實現招人的目的。而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和宣傳,又會提升和延伸出其他更豐富的需求,這也是網站未來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專注于非網民”的新農門已經獲得了兩筆總計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個體會員數量已達20萬,企業會員5萬,達成合作意向的培訓機構有1萬多家,技工人數在100萬左右。 用虛擬資源交換現實資源 用虛擬的資源交換現實的資源,對于互聯網的投資者來說開始只是一種構思,但很快這種構思變成了現實。 “當時林東在自己的牛肉干外包裝袋印上我的游戲廣告,而我在游戲里面把他的牛肉干變成必需的虛擬道具。結果那一年,我們收到的反饋出奇地好。”杭州天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羽認為,這是一個利用虛擬資源交換現實資源的最早案例。 這樣的案例隨后發展成為一種“現實傳媒資源和虛擬傳媒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商業模式”,并由此衍生出一種商業理論。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郭羽去年甚至還用游戲中的虛擬土地換到了現實的一片土地70年的經營權。之后挖掘虛擬現實結合商業模式的“共合網”就誕生了。 “想象一下,如果把分眾和阿里巴巴加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共合網的CEO周曉認為,要實現這樣的效果和現存的互聯網結構組成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共合網要影響的,并不僅僅是坐在電腦前的網民。” 共合網的操作方式看上去和分眾傳媒的“樓宇廣告網”看上去有些類似。但不同的一點是,分眾要把自己的顯示器擺進某個電梯或者大樓,必須向提供播放場地的大樓物業交錢;而按照共合網現在的操作方式,提供了廣告展示屏擺放空間場所的企業,還得按每年一萬元的代價向共合網支付費用。 “其實從本質上講,我們的模式是不同的。”郭羽認為,分眾做的更多是品牌廣告,目標瞄準消費者,而共合網則把目標瞄準了廣告投放者。“按照虛擬資源和現實資源交互,雙方形成非競爭同盟的理論,共合網可以為身處不同行業的廣告主們提供一種全方位的,精準的廣告投放和置換服務。” 記者手記 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轉變 盡管出身傳統行業,但林東說自己“接觸互聯網之后就再也無法自拔”。在這個熟悉和了解傳統行業艱辛的溫州商人看來,現如今互聯網還遠遠沒有真正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占據著大量生產資料資源的主流社會產生足夠的影響,而這就是他的機會所在。 “現在已經有很多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但是我始終認為,互聯網在中國還沒有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影響力和沖擊力。”林東說,“其實我自己是不懂互聯網的,但很幸運的是我有位很懂互聯網的朋友。從認識他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懂得互聯網的辦法。” 不能不承認,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全世界最受期待的互聯網市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多。否則無論是基礎網絡建設還是網絡技術應用,我們都只是個后來者。的確,超過1.3億的網絡用戶正在幫助中國成為全世界“互聯網覆蓋范圍最廣泛”的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對于中國人民的影響就應該僅限于這1.3億人———盡管目前的事實正是如此。 新農門和共合網或許并不會是兩個非常成功的例子,但在郭羽、林東這樣的成功人士身上,明顯能感受到一種區別于傳統互聯網老板們的思想。因為他們要做的事情并不只是想影響網民,而是所有人。 這才應該是真正的互聯網精神,一種“改變和影響更多人,不管你懂不懂上網”的精神。 本報記者 彭梧 |
- Nov 15 Thu 2012 14:22
新互聯網商業模式瞄準非傳統意義網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