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培訓網的“烏托邦” -網上宣傳 |
|
2005年9月9日,融勤國際與北京東方華培科技有限公司(中華培訓網)正式簽署“投資合作戰略協議”。“協議”約定,融勤國際將對中華培訓網分批注入不少于1700萬美元的資金。在引起業界一片驚呼之余,各大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道,其中類似于“第一筆250萬美元已經到位”、“首批500萬美元資金已經到賬”等之類的標題更是出現在了顯眼的位置。然而,本刊記者在深入調查后發現,所謂的“250萬美元已經到位”一說純屬子虛烏有,“500萬美元資金已經到賬”的說法更是天方夜譚。 4萬家企業組成的“培訓怪圈” 作為中國本地最早的培訓企業之一,東方華培前身—北京東方誠信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于1999年成立,主要專注于企業管理咨詢、內訓等業務。同年6月10日,中華培訓網正式上線運行。 創辦東方誠信公司之前,中華培訓網創始人兼CEO梁冰先生從事的最近一份工作是IBM中國區培訓經理。按照梁冰自己的說法,1997年,被亞信內部紛爭鬧得焦頭爛額的梁冰接受了IBM中國區的邀請,擔任培訓經理一職。之所以接受這個職位,是因為“當時IBM中國區準備對內部培訓內容提供外包服務,以降低培訓成本,并組建“IBM大學”對培訓進行經營。然而,運作了一年之后,“這一計劃被IBM美國總部駁回,要求只做內部人員培訓,對于我來說,等于又回到了起點,因此決定出來。”梁冰回憶道。 出來后不久,梁冰就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東方誠信。當時全北京的培訓公司還不到100家。然而受制于當時本地企業對培訓需求的認知程度,第一年的生意境況還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本來是想把從跨國公司獲得的培訓內容和經驗傳授給國內的企業,希望對他們能有所幫助,但是一年下來,談得攏的客戶全是外企,包括微軟、當時的康柏、朗訊等。”梁冰告訴記者。 第一年,東方誠信的營業收入大約在100萬元左右。梁冰透露,對于像東方誠信這樣的培訓公司來說,花費主要在房租和員工工資上面,運營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當時最好的培訓公司年收入已經超過上千萬元。” 此前,培訓公司營利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給企業介紹培訓師從中間收取提成,而且提成比例相當之高:一般的培訓師一天大約能夠獲得5千元的收入,而培訓公司的提成卻有1萬元甚至更高。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短短5年時間,國內培訓公司迅速膨脹到目前的4萬家左右。目前這4萬家企業形成的培訓市場規模大概在400億元左右,即每家培訓公司平均收入在每年100萬元左右。“營業額上千萬元的可以稱得上是鳳毛麟角。”梁冰在依記者要求介紹目前國內領先的培訓公司時,第一個說出的竟然是美國的AMI。 國內培訓市場的現實情況往往是,有1~2家公司的關系再加上從外面找幾個所謂的培訓師就能夠養活一家培訓公司。“目前國內數得著的也就只有競越顧問公司、和君創業、北大商學網等少數幾家。這個市場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需要進行新一輪洗牌,但時間也不好說,可能在未來3至4年之間。”這一方面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市場還遠未達到理性的程度,加上培訓需求者(企業員工)和實際買單者(企業)的分離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培訓市場還沒有形成對品牌的偏好。 另一方面從供給的角度來看,整天給別人做培訓的培訓公司,至今自己卻跳不出“做不大”的怪圈:教人做培訓的公司,自己內部卻“亂七八糟”,常常是公司稍微有了一點起色,主要管理人員就開始“鬧分家”,以致于市場發展至今仍然如此分散。例如早在1999年,中興人才的營收就已經超過了2千萬元,然而股東之間的矛盾最終使這家公司分崩離析。“還有一家公司,是北電當時的人力資源總監和銷售經理出來做的,當時也做到了一千多萬元,最后還是鬧矛盾分開了。”梁不無惋惜地表示。 競爭壓力下的網絡化生存 2000年之后,培訓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紛紛來搶奪培訓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僅在北京市,目前的培訓公司就有4千家之多。在相對固定的市場空間里,分食者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展開競爭。這里面有兩大陣營的態勢頗為引人注目:高校系統相關聯的公司依托學校的資源甚至以“發文憑”為誘餌來搶占市場;政府背景的培訓企業則把“政府發文”看作是一大競爭法寶。 類似中華培訓網這樣的純民營企業同樣需要為自己找到一條合適的生存路徑,于是梁冰把著眼點放在了網絡培訓市場的一些基本特征上。 梁冰開始琢磨如何把公司積累的幾百份教材放到網上,包括員工薪酬設計、績效管理體系設計、戰略設計等類模版,然后以資源庫的形式隨時向會員開放,并向會員收費。“由于對價格不敏感,我們最初會員費定的是1980元/年。” 同時,行業的惡性競爭迫使梁冰及其合作伙伴開始考慮節約成本,辦公地點先是從亮馬大廈搬到了西苑飯店附樓,后來又搬進了華通大廈。2003年的“非典”讓梁冰幾個月沒有營收。當年5月1日,面臨雪上加霜局面的梁冰把公司搬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環附近一個居民樓內的一套三室一廳里面,直到現在。 但是, “非典”也使人們重新認識了網絡的價值。“‘非典’結束后,一下子加入了好多會員,簡直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梁冰至今回憶起來興奮猶存。中華培訓網之所以當時出現轉機,主要因為網絡培訓雖然不能像面對面的教育那樣提供文憑和人際網絡,但是由于不受人數、空間、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加之成本低廉,能夠方便地滿足企業尤其是企業中低層員工的職能培訓需求。 初次嘗到甜頭的梁冰對網絡的熱情被迅速地點燃起來。“會員費1980元的時候,由于人太多,我們就把價格提到了3980元,同時開通了網上管理學院,但后來發現大家還是蜂擁而入。”網上管理學院主要包括新員工培訓、經理人培訓、銷售培訓、客服培訓、財務培訓、人力資源培訓等80門多媒體課程。 “再到后來,考慮到國內中小企業的現實情況,我們決定做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就是給你一套平臺,這個平臺和Oracle的平臺有80%的功能是一致的,里面包括多媒體課程、資源庫,一起打包銷售,價格也提到了5980元/年。”梁冰告訴記者,“之所以做這個方案,因為考慮到網上培訓平臺太貴,一套系統動輒幾十、上百萬元,而且里面還沒有課件,這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中小企業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實際上,目前一本培訓教材也要幾千元,加上服務器就更不止這個價格,因此目前我國1千多萬家中小企業,99%以上沒有自己的培訓系統。 依靠性價比的優勢,目前中華培訓網已經擁有1000多名會員,依此估算下來,光這一項就帶來600萬元的收入。“如果能有5到10萬家中小企業成為會員的話,我就滿足了。”梁笑著說。 目前,中華培訓網另一塊收入來源于給培訓公司做“中介”。將網站做成一個免費的平臺是梁冰的理想。中華培訓網允許培訓公司在上面注冊、免費發布消息,也可以和中華培訓網進行資源互換。至今,在上面注冊的培訓公司有兩三千家。“他們后來主動找上來,愿意出錢把自己公司的消息排到前面,我們也就開始對這種排序進行收費。”梁冰想起了中華培訓網提供的這種和“競價排名”相類似的服務緣由。 隨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中華培訓網在圈里的影響力更加顯著起來。“登陸我們網站的都是專業人士,尤其是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層。”正是由于這種原因,培訓公司開始通過中華培訓網進行招生。“培訓公司給我們的底價是3~4折,我們給自己會員的價格是8折優惠,因此,我們可以賺取中間的4折提成。”單憑這一項,2005年中華培訓網的營收就有望達到1000萬元。
融資饑渴癥? 資本關注網絡培訓市場并非始自今日。早在2000年前后,中華學習網、華點通等企業就分別從IDG、新加坡大華銀行等機構拿到了大筆的投資。但是這些企業后來的發展使得VC對中華培訓網這一類的企業變得更加謹慎起來。 時間回轉到2002年12月,梁冰在東方誠信的基礎上注冊成立了北京東方華培科技有限公司,同時正式將中華培訓網作為企業中文網站名稱。 當時東方華培的注冊資金為10萬元,然而,實際到賬運作的有200多萬元。梁冰為公司最大股東,其余的股東主要是當年跟他一起創業的同事。2003年,非典時期,培訓公司面臨嚴峻的考驗,大批企業關門。當時幾個小股東的退出給梁冰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不過“既然大家想法不一樣,分手對公司也有好處,至少結構變得簡單了。”隨后中華培訓網就只剩下兩個股東。當時一個是梁冰本人,另一個是曾經在微軟公司做過高級顧問的Wilson Wang。 2005年初,由于業務關系,嘉富誠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十分看好網絡培訓市場,加之梁冰拓展業務的迫切需求,雙方一拍即合:嘉富誠作為中間人,幫助中華培訓網找尋合適的投資人。 經過半年時間的協商,中華培訓網和融勤國際攀上“親家”,并于2005年9月9日簽署合作協議。記者在對融勤國際中國區總裁孫紅偉進行采訪時,在融勤國際中國區的會議室里見到了一個水晶飾品,上面刻著“融勤國際和中華培訓網投資合作戰略協議簽約紀念”等字樣。當時孫紅偉表示融勤國際主要是看中了中華培訓網的“領導團隊和未來發展空間。” 在具體的投資數量上面,孫告訴記者,約定是1700萬美元,但如果發展順利,有可能是“1800至2000萬美元”。1700萬美元這一數字,記者從梁冰口里得到了印證。 孫紅偉當時還表示,1700萬美元資金可能分三批注入。“第一筆資金250萬美元已經到賬,” 孫紅偉說,“如果一切發展順利,他們那邊的贏利能夠達到我們要求的話,第二筆資金可能在今年年末注入。從現在來看,他們的業務發展比他們承諾的還要好。”言下之意,第二筆資金的注入已經沒有多大懸念。 然而記者就此向梁冰求證時,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說法。“第一筆200萬美元,現在還沒有到賬。”梁告訴記者,“融勤國際給了我們一個時間表,當然這個時間表要跟業務掛鉤。” 到底誰在說謊? 梁冰雖然可以稱得上是培訓方面的專家,但其資本運作方面的經驗卻相當匱乏。這從其談到業務模式時的口若懸河和談及融資時的“沉默寡言”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就可見一斑。梁冰坦陳自己對融勤國際了解并不多,“只是跟孫紅偉有過業務上的接觸。” “融勤國際使用的是國外的A-E基金”,“它在江浙一帶比較活躍”,“它投過華爾街英語,現在撤出了”,“它對我們非常感興趣”—這四句話就幾乎可以概括梁冰對融勤國際的全部了解。 簽約之前,雙方的相關法律文書均已整理完畢,“但現在就是一些數據沒有保證,大家彼此扯皮比較厲害。比如我們許諾明年三到四倍的業務增長,但這完全取決于你的投入。所有這些對今后的資本到賬都有挑戰性。”梁低聲地說,“主要是因為我們對這些方面經驗不足。” 采訪中間,梁冰對本刊報道的中國汽車網800萬美元融資表示了極大關注(參見本刊11月28日報道),在采訪行將結束之際,梁冰突然拋給記者一個問題:“博客網和中國博客網都沒有盈利,為什么兩家都能融到那么多錢?” 記者曾經就融勤國際的背景向一些投資界的資深人士進行咨詢,但看到的反應幾乎都是一臉的茫然。孫紅偉曾經表示“A-E基金”是一只規模龐大的基金,但是記者翻遍華平創投提供的一份內容翔實的基金名單以及其他來源的基金目錄也未能從中找到有關“A-E基金”的任何信息。 難道是融勤國際給中華培訓網設了套?
變通路徑 時間不等人。一邊是融勤的資金遲遲不能到位;一邊是潛力巨大的市場,中華培訓網如何才能趕在資本大鱷進場之前擺好陣勢? 按照中華培訓網目前接近1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梁冰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吸引一些個人資金注入中華培訓網,“都是現金進來的,占到不超過5%的比例,不參與管理。” 眼前還有一些個人資金準備進來,“機會是不能等的。” 梁冰說,“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都認同這種理念。當然,考慮到未來的融資需求,現在我們不能讓太多個人進來。” 目前,中華培訓網有5個股東,都是個人。梁冰個人的股份比例超過了50%。 梁冰透露,中華培訓網準備在年底前在全國鋪開30個網點,目前已經落實近10個。為此,中華培訓網還制定了一個名為“紅旗飄飄”的計劃:在各地選擇培訓公司以加盟的方式加入,中華培訓網對其發展的會員給予50%的優惠。對此,梁冰顯得有些無奈:“對于這些公司,今后肯定會考慮收購或者開展直營。但現在只能量入為出。” 目前中華培訓網也在跟其他的投資商進行密切接觸,“包括瑞士銀行、IDG”等。 現在由于沒有大規模資金的介入,即便面對互聯網上不難發現的幾個同樣打著“中華培訓網”旗號的李鬼,梁冰仿佛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他們都是非法的,都是在復制我們網站的模式,包括內容。”他說,“反正他們注冊不了,你要相信他們堅持不了多久。”面對“為什么不去起訴他們”的疑問,梁冰苦笑道:“我們還沒有大到一定規模,雖然他們對我們的業務也有很大影響。我們也不愿意耗費那么大精力去起訴。” |
- Oct 08 Mon 2012 19:14
中華培訓網的“烏托邦”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